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业务> 会展服务> 其他

关于组织参加2021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暨牛羊肉产销对接大会的通知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肉类消费品质,推动产业技术交流,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定于7月30日-8月1日在宁夏举办2021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暨牛羊肉产销对接大会(以下简称肉类博览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举办肉类博览会的重要意义

  肉类产业关系城乡居民生活,是重要的民生产业。2020年我国肉类产量超过7600万吨,其中牛肉产量670万吨,羊肉产量490万吨。但同时,近年来我国肉类价格波动较大,成为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重要因素;肉类产销衔接不畅,保供稳价任务较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不够,产业效率不高,在冷链物流、质量品控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品牌质量为重点,促进消费向绿色、健康、安全发展;开拓城乡消费市场;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举办肉类博览会,一是促进肉类为重点的农产品产销对接,突出牛羊肉地域特色,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推动形成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二是围绕肉类产业发展趋势,聚焦产品标准化、设施智能化、产业现代化,展示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场景,搭建贸易促进与合作交流平台,推动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经济,进一步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肉类博览会概况

  肉类博览会由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商务厅、宁夏回族自治区博览局(贸促会)承办。本届肉类博览会以“提升肉类品质 推动技术创新”为主题,规划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设置标准展位1000个,展出范围涉及肉类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方面的肉食产品、设施设备、技术方案,以及区域品牌建设、乡村振兴成果等,共设置全国肉类产业综合展区、名优肉类食品展区、宁夏肉类发展展区、肉类加工技术及装备展区、肉类流通技术及装备展区5个展区。

  肉类博览会期间,组委会将举办主题论坛和一系列产销对接活动。一是2021国际肉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聚焦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分享国内外肉类产业新特点、新技术和新趋势,探讨我国肉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办法。二是肉类博览会巡馆。请商务部、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领导,以及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领导、重要参展商和采购商代表,对肉类博览会进行巡馆。三是肉类新品推介暨牛羊肉产销对接会。组织部分肉类企业开展品牌推介和新品发布,邀请大型餐饮企业、大型商超和专业采购商开展现场对接,为产销双方搭建交流合作平台。餐饮企业家肉类食材采购研讨会。发布餐饮企业肉类食材采购需求,介绍餐饮企业采购标准、消费趋势和疫情防控肉品管理要求等(总体方案见附件1)。

  三、有关事宜

  (一)确定一名联络员。请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确定一名肉类博览会联络员,通过搜索手机号码添加组委会工作人员微信,进入“2021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暨牛羊肉产销对接大会”微信群,有关展会活动、展位信息、展务联络等将通过微信群随时发布。请于4月2日前将联络员报名表(见附件2)通过微信或电子邮件发送至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

  (二)积极组织肉类企业参展参会。请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商务工作优势,做好招商招展工作。一是组织本地区肉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企业,以及食品、调味品、设施设备等产业链相关企业参展参会;二是组织肉类商贸流通和肉类产业下游企业,包括但不限于批发、零售、餐饮、进出口贸易和电商企业,以及专业采购单位和采购商等,到会洽谈采购(见附件3)。根据各地组织参展参会情况,组委会将评选优秀组织单位奖。

  (三)支持地方和企业开展相关活动。请肉类特色产区和重要销区商务主管部门及时了解企业参展需求,对有意愿组织开展区域产销对接或品牌推广活动的地区和企业,组委会将加强统筹安排,支持地方和企业开展相关活动,发挥肉类博览会的资源集聚效应,更好推动商务工作落地见效。请将拟举办活动的方案电子版于6月15日前发至我中心邮箱。

  联系人:韩雨肴 周兴

  电 话:010—51190895/0815

  18643187079 13699253367

  传 真:010—51190915

  邮 箱:lczxhzc@126.com

  附件:1.2021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暨牛羊肉产销对接大会总体方案.docx

     2.联络员报名表.docx

     3.2021国际肉类产业博览会暨牛羊肉产销对接大会采购商信息收集表.docx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