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心业务> 现代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促进> 政策措施

各地多措并举 推动餐饮企业有序复工开业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为应对疫情对餐饮企业的影响,尽快恢复烟火气息,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强扶持、严监管、重引导,推动餐饮企业稳妥有序复工开业。

  一、领导干部带头堂食,鼓励餐饮消费

  3月10日,南京市秦淮区发布《关于机关干部带头消费支持企业渡过难关的倡议书》,提出机关干部要带头到店吃喝,购物消费金额不低于100元。3月13日,安徽省商务厅在官方微博发布倡议书,鼓励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进行餐饮消费,全厅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以实际行动体现特殊时期对餐饮企业的特殊支持。江西省商务厅、吉林省商务厅等也发出倡议书,倡议全省商务系统党员干部带头开展餐饮消费,鼓励干部职工及亲属、朋友扩大餐饮消费,引导带动全社会恢复市场消费信心。截至3月17日,已有来自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海南、重庆、云南、青海等十几个省市领导带头到餐饮店就餐,为餐饮复工加油打气。

  二、金融支持复工复产,提供应急融资

  为支持餐饮企业有效应对疫情,探索创新企业互保、互信、互助的融资机制,昆明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于3月13日颁布了《昆明市金融支持餐饮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意见(暂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从政策支持、创新模式等方面支持昆明市餐饮企业复工复产。《实施意见》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餐饮行业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需求开发应急融资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应急融资最高可达1000万元。工商银行河南分行等四家银行在疫情期间对餐饮企业存量贷款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推出开工贷、税务贷、e抵快贷、云税贷、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复工贷、复工e贷等一系列适合餐饮企业的金融品种,为餐饮企业提供普惠性优质金融服务。

  三、数字赋能复工复产,上线“餐饮企业健康码”

  为帮助市民选择“放心餐馆”、助力餐企恢复堂食、赋能高效复工检查,杭州市已正式上线“餐饮企业健康码”。“餐饮企业健康码”根据餐饮企业的员工健康码数据、健康证数据、监管检查数据以及消费者评价举报数据综合分析动态生成并向消费者展示,实现餐饮企业“健康信息”公开透明。当消费者扫码时,系统会将顾客就餐时间、就餐地点留痕,以便疫情期间对就餐人员进行追溯,辅助疫情排查。

  四、实施餐企就业补贴,稳定就业岗位

  3月1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发布《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关于给予本市相关企业就业补贴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就业岗位的通知》,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四类行业(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每户企业的补贴额根据企业申请时的上月实际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人数计算,标准为每人800元。每户企业补贴上限为500万元,限申请一次。

  五、出台详细规定,科学引导到店消费

  3月18日,成都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复工复产工作组下发《关于全面加快餐饮业经营复苏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餐饮业复工复产进行指导,促进全市餐饮行业经营尽快复苏。《通知》提出,对于低风险地区,餐饮门店可以全面恢复营业。取消低、中风险地区原有堂食餐位密度低于50%、中餐大桌间距不低于3米、小餐桌椅单向摆放、单侧入座的管控。在不影响交通和行人通行的前提下,允许餐饮店外摆。鼓励餐饮门店通过张贴、摆放海报等形式,活跃氛围,吸引客流,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引导消费者到店消费,激活消费潜力。

  六、政府企业同助力,推动复工开业

  3月20日,河南省商务厅举办“助力河南餐饮复工开业惠企帮扶政策集中签约仪式”,助力餐饮企业复工复产。河南万邦国际农产品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粮油蔬菜”服务包,切实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团餐企业成本。丹尼斯百货对餐饮企业推出减免房租优惠政策,餐饮企业闭店歇业期间房租、物业费全免,复工开业后将继续推出减免措施。阿里巴巴生活服务公司降低餐饮企业外卖服务佣金率,最大程度帮助餐饮企业降低外卖服务成本。

  七、取消约束条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

  为引导住宿餐饮经营单位提振信心,确保在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有序推进住宿餐饮行业全面恢复正常营业,3月21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住宿餐饮行业恢复正常营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住宿餐饮行业恢复正常营业是辽宁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重要标志,对稳定就业、促进消费、保障群众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全省住宿餐饮经营单位(含酒店、餐馆、早餐店、夜宵店等)可全面恢复正常营业,各地区、各行业主管部门不得设置复工复产前置约束条件,已经设置的应予以取消。

 

  (来源:根据各地信息整理)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